包师故事

学生李昊然 《散记有感·大学之道》

来源: 时间:2024-04-26 10:15:12 点击:

正值夏夜,星光闪烁,时光流逝,经年已别。掐指一算,入大学竟将两年整。依稀昨日还是高三备考的青涩小子,而今日却已是蓄起胡须的预备役大叔了。这时光年景还真是不留情面,稍不留意你就只能吃它的尾气了。有学妹问我怎么规划大学生活,说来惭愧倒问住了我。仔细一番斟酌后,我并没有告诉她准确的答案,而是给她讲了我这两年的历程,分三个部分。希望她有所悟、有所鉴、有所得吧。毕竟,生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己用心丈量出来的。

有客初来

2016年的9月是个很特殊的时间。在这个月前后几天时间爆发了不亚于十一黄金周旅游旺季时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行动。虽然目的地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上大学。而各所大学也张开了自己的怀抱欢迎着这些新鲜血液。

离别总是痛苦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二十年没去外地生活学习过的自然宅。父亲因为有事没跟我走,只有母亲送我来学校。在母亲离开包头返家那一天,她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叮嘱了我一个小时,很反常的是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她顶牛。母亲后来也很好奇那个时候的我,她说好像我一夜之间长大了,大学是个好地方啊。其实,当时的我在一楼的拐角已是泣不成声,怕她取笑、担心,强忍着不敢出声罢了。那天夜里,罕见的失眠了,想了很多,想了很久。回忆着过去,畅想着未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只是现在,我得想办法治好我那该死的打呼噜的毛病!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拿呼噜该怎么办!不过现在好了,他们都适应了,感谢生物体的适应性。

虽然全国每所大学都各具特色,但是终归一项是相同的,那就是——军训。我们的军训在第二天开始,其实一开始有些失望,默默地看着自己的校服。估计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上大学还要穿校服,更绝望的是,这也是军训服。当时直至现在或许也还是会有很多人吐槽这件事情,也算是独具特色了。惊奇的是,军训教官也是学生,但是我们没有不佩服他们的。他们的军事动作,生活作风都为我们初步接触这个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前提印象。

其实文学院的学生的学习还是很琐碎繁复的,比如第一学期的晚自习。尽管当时怨言深重,但是现在细细想来,那时的晚自习安排确实合理。相信几乎九成以上的高三毕业生都会认为大学是自由的,上了大学就是获得了一切的解放。而在高中时期,我们的老师为了激励我们学习,也是这种激励法。所以,上了大学的很多学生对高中老师心里有一种怨念。事实上,进了大学非但没有解放一切,反而是进了一个更大的牢笼,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抑或是笼子变得比以前大了,大部分人皆以为这就是天地。

很有感触的是,那些突破自我的,获得成功的人士身上都会有几个共同点,譬如:自制力、环境适应力、目标性等等。而那时的晚自习现在想来,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迅速融入大学学习生活的一种手段,可惜当时的我们一心只想追求自由。哪里能想这么多呢?直到现在才明白所谓追求自由其实就是一种“困兽犹斗”,等到你毕业那天就是你饿的站不起来之时,那些跳出这个较大牢笼的曾经与你一同赛跑的胜利者还会在你面前走来走去,手里的面包屑不时地掉落在你的眼里。所以看到未来的自己,现在的你会怎么做呢?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需要你做出抉择的旅程。在大学期间,你必须有一个自己的未来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定调子。而这个道理我直到连续两个学期挂科之后才晓得。其实,对于初次挂科的我来说心里没有那么大的波澜,自由人的心态始终有一种自我感觉:不挂科的大学生涯那还叫大学生涯吗?

可是这个想法在第二学期补考英语失败的时候遭到了惨痛的打击,几乎是体无完肤。别人在户外运动,我在上课;别人在图书馆看书,我在上课;别人在约朋友游玩,我在上课;甚至,别人在谈恋爱,我还在上课!不仅如此,你还要承受学弟学妹们“淡淡”的审视目光,还要问你一句:学长这课是不是好难,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让我重视大学学习生活的不是以上的琐碎小事。而是发自内心的自卑感与自我审视。说实话,和很多的学弟学妹们一样,对包头师范学院在最初的时候是抱有一种自我放逐的态度的,奋斗了三年,原本的目标是985或211大学,可惜上了一所二本学院,连大学都不是。这让我心里有了一种自卑与自暴自弃,更谈不上归属感了。

其实,若是一直下去,我也不可能现在说这么多了。真正让我的心态发生改变的,是一句话:“关于你人生任何时期的周遭环境都是你向更好未来前进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你必须要紧紧扎根其中!这才是你有所成就的要点!”反复想了好长时间,才逐步转正了心态,这一点在我和文学社社员开会时也向他们说过。而真正让我产生归属感的是学院的老师、同学们。每一位老师都是真才实学,每一节课都会有一种错过了就是莫大的遗憾的感觉。在这里你能很清晰地感觉到知识修养氛围的汇集。每一位同学,无论是学长学姐还是同届生,甚至是学弟学妹们,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是从他们身上慢慢都可感觉到那一种熟悉感,是的,熟悉感,这种熟悉感是属于文学院的,是属于包师院的!

即使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这种感觉也会随着包师院的昌盛而愈发明晰。即使你从没见过他,但是一开口或是一个动作,就足以确定他是你的校友!因为你们是同根的!

至此而得之,大学迎门,有初来之客者,适诸般之所不适,方有融归之感。

校际生活

进大学后,首先接触的就是助理班主任(有的学校也称辅导员),其次就是学生会与社团组织了。但要实际论起来,国旗班是我们首先接触的学生组织了。毕竟,军训教官就是他们,而这些师兄师姐们硬朗明快的作风也是深深地折服了我们,直接的影响就是有许多人报名参加国旗班,我也曾有这个想法,可惜由于我自身条件不足,无缘国旗班。

接下来就是学生会了。说起学生会,很多人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有权,威风有面子。可是,作为一个参加过学生会的我,要很严肃地和你说,你听到的只是表面,而且是极其小的一面。举个例子,我参加的是素质与拓展部。刚一听这名,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没错,没进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进了以后,才发现我掉进了一个大坑(这是我刚参加时的想法)!当时,我们戏称素质与拓展部为“劳工部”,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成员具有多面手的能力,几乎每一次重大活动,不论是哪一个部门主办,你都会惊奇的发现,素拓部的干事或多或少会穿插其中。所以疲惫劳累辛苦是必不可免的。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问我的老部长,咱们到底是干嘛的?为啥不专注于咱们的本职工作,而要掺和其他部门事宜。她当时只是说,做着做着你就明白了。当然,结局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最终我明白了。而是带着这种疑惑,加上学习的问题(上节我也提到过)做了一年之后我退部了。

说实话,退部的感觉不是很好,总感觉自己像个逃兵,也确实是个逃兵。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面对和我一起“战斗”过得同学们。但是,直到我接手浮石文学社之后,老部长当初的意思,我才渐渐明白。看着活力十足的学弟学妹们,这种感觉尤其更为明显。

没有配合哪来的运行顺畅?没有辛苦又哪来的组织地位?不吃苦你能干成什么?不从细节做起你又怎能做得了大事?这点感悟我曾记得告诉了我的一位姐姐。记得她当时表情凝重地和我说这些东西是处社会必备的啊!而这四点我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弄明白。

所以说,我很是建议新来的大学同学们进学生会或者其他一些社团组织历练一次,你会发现从里面得到的是你书本上没有的,但确实是极其实用的。或许类似的话你以前就听过,但是相信我,没有得到你亲身检验的理论你永远不会去重视它,而恰恰就是这些东西在未来的某一刻就会成为你与别人的差距。

说起执掌文学社以后就更有故事了。以前自己不留意的方面现在纷纷跳了出来,一时间措手不及。社员不听话,和上级组织交流不通顺,制定活动计划漏洞百出。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是无比怀念在学生会的日子。可是,没办法,硬着头皮往前干呗。现在看着小社员门的“劳力劳心”,那种怀念在学生会时的感觉却越发强烈,抹都抹不去。

对于上大学的学生来说一直有两种观点甚嚣尘上。一种是至学论,另一种是大学知识无用论。前一种是坚持学习至上,除了学习其他都是无关紧要,甚至是干脆不存在的。而后一种是认为上大学单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就好,学习理论什么的进入社会没什么用。坚持这两种观点的人有很多,而且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很明确地告诉你们,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我们都在提倡一种健全人格的发展: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且拥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理论无从指导实践,没有实践只是会喷口水而已。二者缺一不可啊。我们都不希望自己变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和只会动手的莽夫不是?

所以说,人才是两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具备,就像人的两条腿。人生路本就艰难,何苦为难自己还要一瘸一拐的受罪加负担呢?

同学们,校友们,我们始终知道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个高素质体现的不应该是全面化吗?既然知道,那这两种偏激化的观点又怎么会占据主导呢。所幸的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的逐步改变。

多次采访大四的学姐学长,询问大学四年中学生工作为你带来的收获有多大。他们回答不一,但总结起来就两点:一是提高了自己对日常行政的操作能力;二是初步懂得了在职场的工作态度与应变能力。可就这两点就高出别人一大截了。很多人在工作多年后才明白这几点,你还会简单看这份所谓的“辛苦”“场面活”的校内工作吗?

步入大学第二课,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当然,这是建立在你的理论课成绩不脱后腿的前提下。毕竟你还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要融入它,并从它这里汲取养分。

风云搏浪

夏夜,华灯初上。站在师院天桥上,看着由东到西的璀璨的灯街与天边的星斗相连。此刻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手握日月摘星辰。

而这四年之后,这片繁华是否与你有关,我们又是否能够进入这繁华并且融入进去?

人生才刚刚起步,可是其艰难性已然露出峥嵘。现在的你我扪心自问是否有信心有能力去面对这一切、解决这一切。须知:实力才是自信的来源!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对时间长河来说它是短暂的,但对人生来说它又是极其重要的!这四年是我们人格修养基本定型的四年;这四年是我们迎接挑战前期准备的四年;这四年是我们真正人生开启的四年。

1898年戊戌变法,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中国广泛传播,1968年包头师专创立,1978年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1998年战胜特大洪水灾害,2008年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2018年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包头师范学院六十周年校庆隆重举办。纵观历史可得之,2018年,必定是有意义的一年,必定是风云际会的一年。而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是包师院的学生,也是包师院未来的希望!正所谓时代造就英雄,而在这样一个时代,朝气蓬勃的我们又怎能没有一番作为呢!

恰值母校六十华诞,我们更应该有新时代青年吞吐日月之气魄,在此时立下未来之志!让师院之名响彻寰宇!

祝包头师范学院六十岁生日快乐!


作者简介:李昊然,文学院16级中文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