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4月23日,历史文化学院党总支举办“弘扬包钢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暨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此次活动共有历史文化学院13名在校教职工和18名学生党员参加,师生跟随包钢退休职工马福生一同深入包头钢铁集团,重温红色历史。
活动首先来到了包钢轨梁厂1#中型万能轧钢生产线。包钢轨梁厂投产于1969年1月23日,是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主要钢材生产厂,是我国重要的钢轨和型刚生产基地之一。师生参观了轨梁厂的先进技术装备与其机械轧钢的过程,熔铸钢材的高温扑面而来,高温钢水的白亮刺光令在场师生讶异于现代化轧钢技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熔铸锻造钢铁的力量,参观结束后全体合影留念。

历史文化学院教工党支部合影

师生合影
活动的第二站是包钢一号高炉。马老师为大家介绍了高炉周边情况和高炉出铁的过程,并讲述了周恩来为包钢一号高炉剪彩的历史。1959年,周恩来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时说到:“在这样一个北方过去荒漠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快地建设提前使一号高炉投入生产,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求的打下一个工业化的基础,在包头可以说已经打下了。”看着涌出的铁水,上世纪一号高炉里燃烧的激情岁月映入眼帘。
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包钢会展中心,承载着企业精神的双翼神马雕塑将包钢全景渐次拉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历史文化学院师生共同观看了《包钢企业宣传片》,走过包钢发展的历史长廊,了解包钢矿产资源和稀土资源应用情况,并参观了廉政展厅。一幕幕“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包钢精神画卷铺陈开来,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生共同观看《包钢企业宣传片》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两段佳话——“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历史课。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暨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师生重温包钢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代又一代包钢人传承至今的不竭精神动力,这为传承好包钢精神打下了基础。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发掘本土历史资源,利用历史学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为包钢精神的传承贡献力量,“包钢第一代工人口述历史”项目现已启动,并访谈了葛桂林等数位包钢老工人。“弘扬包钢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营养,知史鉴今,关照未来,培养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