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举行了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学习和研讨交流会,专题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内容,并结合前一阶段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进行研讨交流。会议由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岫峰主持,院长郝红英,副书记、副院长袁秀利,副院长李芳参加会议,班子成员进行了发言交流。

会上,张岫峰同志带领中心组成员集体学习了学校党委宣传部编印的2020年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材料汇编(五)“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辑中“用家国情怀激荡磅礴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评论之九”、“在民族团结中凝聚前行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评论之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27日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等内容。集体学习之后,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大家一致认同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最重要的政治原则、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质朴的人生价值取向。大家在发言中还谈到: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历史上各民族人民的开发建设密不可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保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和铸牢,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两者之间紧密相连、共存共荣、相依相生、相辅相成、相互推动、互促共赢。大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更需要中华儿女更加凝聚起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情感共鸣,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决策上来,共同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共同奋斗,共享荣光。
领导班子成员还就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心得体会进行了研讨。张岫峰同志首先发言进行交流。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所有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张书记重点强调三个努力:努力做到学习跟进--全面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脉络和精髓;努力做到认识跟进--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和“四个意识”;努力做到行动跟进----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郝红英同志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就其中“三、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学习内容,结合教育科学学院实际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伴随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学院制度层面建设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制度空白、制度不健全、制度陈旧落后、制度制定不对标等问题被暴露出来,急需围绕认证理念和要求制定、修改和完善制度避免制度盲区,增强学院管理和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杜绝人管人以及管理的主观性、随意性,在制定和修改时广泛征求意见、使制度能代表大多数职工的利益。
袁秀利同志指出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就要做到“学生至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就是要结合学院工作特色和实际情况,在各条战线负起责任、敢于担当。对学生疫情防控不松懈,时刻关注学生,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后勤保障、安全保障;做好舆论引导员,积极传递疫情典型事迹、典型服务案例的正能量;深入学生,定期走访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了解学生的困难和疑惑,及时引导学生、帮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封校期间,严格把握学生请假制度,确保学生安全,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动态,针对重点关注学生及时给予帮扶;大力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让学生充分就业、精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学生的家庭谋幸福、为社会促稳定做努力。
李芳同志指出当前教育系统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在教育战线落地生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融入学校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同时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的原则要求、牢牢把握深化教育改革的方法路径、牢牢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育人导向,谋新图、育新机、开新局,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最后,张岫峰同志总结,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精神,不断书写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