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进线上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月24日至5月31日,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了线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活动形式为线上交流,交流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杨利霞、应用心理学专业朱利娜、小学教育专业高学明。

杨利霞老师以《学前儿童心理学》为例,围绕线上教学的前期准备、课程教学设计与流程、线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做出了详细分享:一是开展教学前,要做好明确教学目标、处理知识点、优化课程资源、精简课件、安排在线测试、学习教学技术等多项准备;二是教学过程中,秉持“有趣-有用-有意义”的教学设计理念、设置任务点、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引发学生持续性兴趣和动机、合理运用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质量;三是反思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核,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后续不断加强和改进。
朱利娜老师以《心理咨询理论》为例,围绕学习通课程建设进行了具体展示。她认为在线教学应围绕四点开展教学:首先,选择上传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其次,通过给“学生挖坑”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二元思维定式,通过启发与循序善诱促进教学相长;再次,总结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以录播或直播形式加以重点讲解;最后,建设题库、设置单元和章节检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高学明老师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为例,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线上教学的理解和感受:一是通过“小熊爬雪山”视频,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线上教学理念,追求实现“不教而教”的教育最高境界;二是利用过程数据追踪与诊断教学,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时发布课堂练习、设置弹幕、组织讨论、匿名反馈等;三是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从“实践-理论-实践”中总结优势与不足,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为了推动教师利用学习通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本次交流采用学习通课程学习的方式进行,让教师转化成学生体验过程性成绩考核。交流内容以录播视频上传为任务点,教师学习情况通过成绩权重进行考核评价,其中签到占10%,观看交流视频占50%,参与在线讨论占40%,系统自动生成教师学习成绩。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系统跟踪教师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进度慢的教师及时提醒,教师们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增高。

此次线上教学交流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教师们的线上教学理念,还激发了教师们对继续开展线上教学的热情,为今后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