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召开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专题辅导报告会
来源:
时间:2015-11-09 00:00:00
点击:

11月5日下午,教育科学学院召开了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暨“三严三实”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会由李芳副院长主持,刘慧贤和彭文涛老师分别从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分享交流了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
李芳副院长首先对我校实行过程性评价的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2015年开始,我校开始在全校15级新生教学中实行过程性评价,计划用4年的时间逐渐推开。自过程性评价实施以来,教育科学学院担任15级新生课程的近10位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性质等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措施。教育科学学院也将不定期地组织专题研讨,帮助解决教师们的问题,提升教师们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优化过程性评价的教学工作。
刘慧贤老师围绕“过程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主题,向全院教师分享了她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思考和实践经验。刘老师认为,课程评价改革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评价观的转变。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由教师掌控评价大权,注重测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她提出,科学的评价是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教师们结合自身讲授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经验探索出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
彭文涛老师结合ISEC课程过程性评价的经验,从实践层面介绍了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彭老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ISEC课程的评价方法。ISEC项目采取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运用考勤、论文、研究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评价。
研讨会最后,李芳副院长总结了两位教师的汇报,并说明了学院这学期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方案和注意事项,建议教师们继续探索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保留过程性评价的材料,力争将过程性评价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教育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