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师要闻

《阴山学刊》2019年第三期导读

来源: 时间:2019-06-12 15:44:21 点击: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阴山学刊》第三期特别推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专栏,以青年研究者的视角阐释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百年五四精神与青年的当代传承》深刻指出认清时代与国情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发生的巨大变化、人民群众追求的使命任务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我们在新时代下更好传承五四精神的基础。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不会变。传承五四精神,应当铭记历史着眼当下,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并把传承五四精神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结合起来,使五四精神的传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促动新诗发展的多元力量探析》一文揭示了新诗百年发展演变进程中多种维度、不同区域力量的交织情况,即传统旧诗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与新诗在音节方法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次民歌潮流在特定历史阶段极大改变了新诗的面貌;西方诗学资源的涌入更是从最初就深刻地影响了新诗的走向。同时,多元力量的存在和交织式影响提醒诗人群体自觉进行传统资源与现实经验的深度融合,注重把握本土化艺术探索与西方诗学介入的关系,在全球对话性语境已被建构的今天,更好地促动新诗的发展。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的大水卜洞的北梁棚户区,俗称“旧北梁”,曾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包头文化之魂的发源。2013年包头市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位于东河区佳美建材城周围的北梁新区是旧北梁的主要移民安置区。要使移民能更好地融入新区,不仅要关心他们物质生活状况,也要关注他们的语言生活,如语言使用、语言交际等问题。包头北梁新区回族居民语言使用变化分析综合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以北梁新区概况及其语言基本情况为切入点,结合该地区回族居民语言使用的调查数据,总结其语言使用变化的特点,既可以有助于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部分移民语言使用变化状况,又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回话研究从移民语言等角度提供重要的语料参考,也有助于北梁新区历史、文化、经济的进一步研究。

在科学化的大背景下,心理学科在心理统计、测量、实验等方法的教学方面有着非常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团队,由于各种原因,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纯粹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理论教学方面的建设略显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方法和技能方面成长很快,但在基础理论方面较为薄弱,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都非常不利。<理论心理学>课程的地位与使命反思整个心理学科的课程体系,指出《理论心理学》所涉是心理学的“元理论”,即本学科最基本的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背后的哲学假设。具有深化学生对心理学科的认识、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著作的习惯等三重育人目标,是对大学精神家园的守护。

博士论坛

解读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建构中的语言学思想......................................................................周文美

包头市北梁新区回族居民语言使用变化分析..........................................................................李  欣

鸳鸯爱情鸟形象成因探析..........................................................................................葛光香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对韦应物的独特定位..........................................................................李聪聪

句法结构视角下金圣叹评点《西厢记》研究..........................................................................芦静静

《紫钗记》“元宵”情境空间书写论................................................................................刘梅兰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百年“五四”精神与青年的当代传承........................................................................李  洁  杨  倩

促动新诗发展的多元力量探析......................................................................................杨  凡

李洱乡土文学的零度叙事——以《石榴树上结樱桃》为例..............................................................洪  蕊

“神实主义”视野下的乡土文学——以阎连科短篇小说为考察..........................................................邓淦元

从个体体验到整体荒诞——论《私人生活》的超越性..................................................................徐庆林

神灵慰藉下的苦难命运——评刘庆的《唇典》........................................................................乔  霞

巢书居札记

古典戏曲中的蒙古语词考四则........................................................................胡云晖

应用伦理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二体”大战略智慧

——“心实体”与“共同体”的人类命运交互性伦理.......................................................姚站军 秦永晶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四重奏”............................................................................林於明

不可能的可能性

——海德格尔论死亡之“悬临”................................................................................王博医

内疚情绪:道德情绪的新进展及其未来.......................................................................解惠本 孟维杰

文化传播模式的嬗变

——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李  宁

高等教育研究

《理论心理学》课程的地位与使命...........................................................................舒跃育 袁  彦

问题与策略:ISEC项目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张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