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师要闻

【关注“十三五”】二级学院院长谈“十三五”(3)

来源: 时间:2016-12-27 11:40:13 点击:

彰显特色 突出优势 打造卓越小学教师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郝红英

 

2014年12月我校获批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十二五期间项目已启动,十三五期间是项目建设的关键阶段。教育科学学院围绕项目改革的核心元素——“U-G-S”模式的构建,深刻理解模式内涵,将模式进行分解并操作化,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彰显特色、突出优势,打造卓越小学教师,为项目最终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一、U—做好内功,发挥我校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高校在“U-G-S”模式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为此,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围绕以下几方面做好项目工作:

(一)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依托专业内推行教师到小学挂职锻炼的做法,打造一支熟悉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卓越教师双导师制,切实发挥“三人工作坊的作用”(学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

(三)在现有比较成熟的基础上,丰富完善卓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办法与实施,探索具有卓越教师培养特色的做法,进一步彰显优势与特色。

(四)与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卓越教师联合培养机制以及学生交流机制,校-校联盟,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五)做好第一届2014级卓越教师项目学生的培养汇报工作,总结经验、不断修正与完善人才培养过程。

(六)建设卓越教师培养“未来教室”,实现与小学课堂的远程对接与互动。

(七)采取项目驱动方式,通过申报系列卓越教师培养的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课题,提升培养的理论指导与学术含量。

(八)做好卓越教师培养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工作范围。

二、S—合作双赢,发挥小学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中协同配合的作用。

(一)聘请优秀一线小学教师担任卓越教师项目的校外导师。

(二)邀请小学优秀教师走进课堂,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开阔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紧密关注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前沿与动态。

(三)从合作共赢出发,做好卓越教师项目基地建设工作。

(四)建立相对完善的高校与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共同体”机制,探索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教育实习、教学研究、教育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多维度的深度合作。

三、G—争取政策支持,发挥地方政府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中主导的作用。

(一)在招生方面、省级免费师范生培养等方面争取内蒙政府的政策;

(二)在学生培养、就业等方面争取包头市政府的关注与相关政策支持。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工作,一方面确保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质量,依托项目彰显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及小学教育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为我校实施校内卓越教师计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