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师要闻

【学习党的二十大】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包头师范学院走深走实——中央宣讲团来校宣讲座谈侧记(三)

来源: 时间:2022-11-20 09:52:23 点击:

虽是孟冬时节,包头师范学院的校园内却暖意融融。11月15日上午,学校第二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宣讲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师生们围坐在中央宣讲团、中央组织部原副部巡视专员吴瀚飞同志的身边,认真聆听宣讲报告。

吴瀚飞同志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的宣讲,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为大家上了一堂“热气腾腾”的思政课,极大的鼓舞了我校师生踔厉奋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精气神!

报告会现场,6名师生代表结合各自学习、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和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

我们将他们的心得感悟逐篇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共勉。


牢记使命勇担当 踔厉奋发启新程

科技处处长 宁小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报告凝聚全党智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内容安排上,这与以往的党代会报告有所不同,它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了同一个部分去讲,这是第一次把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专章论述。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从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高度,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考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感自豪和振奋。科技处作为全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同时也倍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立足岗位职责,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要求,找准找实结合点、落脚点、切入点,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对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举措,明确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学校科研工作方向,推动学校深化科研领域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有组织科研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更好地推动五大任务见实效出成果,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要抓手。我们要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对于科技创新形成清晰全面的认识以及系统的规划。主动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强化有组织科研,理清思路,谋划好主攻方向与重点领域,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二、凝练特色形成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战略在持续开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在特色方向凝练和打造上,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充分发挥学校的多学科优势,积极组织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科学研究,精心培育重点研究领域,加强联合攻关,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产出标志性成果。一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沿黄省区,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及内蒙古战略需求,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推进校地校地合作,我校依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以生态学为核心,有机整合地理学、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围绕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这一核心主题进行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成立了包头师范学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每年召开论坛,设立专门研究项目。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力求破解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产出国家和地方急需的、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积极探索和实现成果转化,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包师贡献。二是加强阴山文化研究。阴山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就是开发比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多民族生活繁衍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等多文化共生共荣的区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挖掘阴山地域丰富的文化内涵,探讨这一区域的民族迁移与融合、农牧业交错带区域经济社会演变、人地关系变化等问题对于促进阴山地区多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努力,2021年我校“阴山文化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将通过深入研究力争产出标志性成果,使阴山文化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和实践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依托“包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结合自治区、包头实际,我校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研究和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发挥的精神纽带作用,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学理支撑,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积极贡献包师智慧。四是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地方高校,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布局,聚焦聚力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以及包头市“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 的战略目标,适应大科学、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新要求,瞄准新产业、新业态、新需求,结合我校学科特色优势,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打造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具有地区特色、包师风格的新型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科学决策依据,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贡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强大动力,更好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新担当,努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