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师要闻

【“十三五”学科建设与科研成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来源: 时间:2022-05-26 11:01:36 点击:

编者按:

为总结“十三五”以来我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激发信心,现就各二级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主要成就进行宣传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各二级学院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中,紧紧围绕建设区域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再立新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创建高水平科研实践平台 

引进培养高水平人才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8年,是包头师范学院建校时首批设立的教学院系之一。目前,学院拥有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1个。

“十三五”期间,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强院”的办学理念,不断改造专业结构,走特色转型发展之路。以“物理学”专业为基础,面向基础教育,借鉴国际特色课程架构,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凸显ISEC物理学专业特色。面向电子信息、稀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围绕大数据、互联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 ,“应用物理学”专业与“上海杰普软件科技公司”实现专业共建、校企合作办学。

近年来,物理学院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2年凝聚态物理实验室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等院校项目”资助;2014年获批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培育项目“磁学与磁性材料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2013年至2018年获批三个自治区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2019年“磁学与磁性材料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通过一期项目终期检查,获批二期项目建设。自2014年获批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平台后,重点实验室建设周期内到位经费1260万,其中2015年教育厅投入150万,学校匹配150万;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项目经费527万;2015年-2017年包头师范学院项目库建设共373万;2017年至2019年包头师范学院一流学科平台建设60万。

同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也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和实践平台,培养原创性科研的能力及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EI检索40多篇,核心期刊40余篇;学院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重点实验室已在校内实现仪器设备共享,承担合作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测试;同时,对国内合作大学的研究生和教师开放,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为引进高水平人才创造了条件。